首都高校学子与胡鞍钢教授共话“中国道路”

发布时间: 2017年07月24日 来源:人民网-公开课频道

5月11日,“名家领读经典”北京市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沧桑正道:中国共产党与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第九讲在北京理工大学中关村校区中教报告厅举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胡鞍钢,受邀以《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授课。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北京联合大学等多所高校师生共计500余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胡鞍钢教授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出发,运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理论回顾和展望了中国国家发展的历程与未来,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系统地回溯了我国从经济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的历史过程,展示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所做的不懈努力。

胡教授运用大量详实数据比较论证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同时也指出在新时期中国面临的巨大挑战,包括极端贫困、环境污染、创新能力等问题。讲座最后胡教授分析了中国赶超美国的可能性,中国道路优于西方道路的原因,中国何以能够创造奇迹等同学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提问环节,学生们结合授课内容,提出“人民社会与公民社会的比较优势在哪里?”“如何定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实现工业化与蓝天保卫战是否矛盾?如何解决?”“‘一带一路’与中国道路有何关系?”等问题,胡鞍钢教授逐一回答并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我国现已进入大众创新时代、万众创业时代、亿众创富时代,中国人已进入为世界创造财富的时代,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还会创造更多奇迹。两个多小时的报告,胡鞍钢讲授以广博的学识、精妙的论述让到场同学们近距离感受到名家的魅力,报告会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听课体会:
北京中医药大学

黄淑彬同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前进的方向,而我们所坚持的道路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历史进程中成功开创的,但其探索和发展则是和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紧紧联在一起的,是和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史紧紧联在一起的,是来自于历史的接力探索之中。在国家前进的道路上,我们一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在不断地发展创新中迅速崛起,这也能够说明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核心问题就在于能否创新。停滞不前,压抑创新只能让一个国家在面临冲突和竞争的过程中不断走向衰退,而中国就是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不断发展创新,不僵化,不中断,引领中国不断走向伟大复兴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创,不仅说明过去的艰难和辉煌,也昭示着未来的光明和前景。而我们需要沿着这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如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这正好说明了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以时代为己任,要把实现自身的人生追求同党的事业、国家的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出我们的全部才智。并且要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明确成才的目标,确立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志向,努力成长为对党和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的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献出自己的一分力!


苟思媛同学:中国道路问题一直以来是社会普遍关注和学者研究的长期性发展问题,由胡鞍钢老师带来的题为“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讲座也从时间性和历史性上为我们宏观解说了这一主题。

讲座中有一个理论知识叫做“国家发展生命周期”,这个作为窥探国家宏观发展有一个提纲性指导认知的作用,老师给出的折线图简洁明了的展示了A,B两国的发展生命周期历程以及时间发展趋势。这个理论把国家发展生命周期分成了准备成长期、迅速成长期、强盛期、衰落期四个部分,老师解释,一个周期部分最少会经历一代人的时间,普遍来说会更长,所以这个“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宏观维度是很大的,也是动态变化着的。讲座中,我们也了解到我国现在正处于迅速成长期阶段且预计2020年进入第三个也就是强盛期阶段,但是这喜人的成果却不能掩饰我们国家自1949年以来将近大半个世纪的泥泞探索,毕竟祖国当时处于一个极度贫瘠的发展劣势状态,而老师也说,中国现今的发展生命周期是不能从起点来看的,也不能仅仅将它定义成“崛起”二字,中国的发展历程是熬过了一个生命周期后,重新迸发出生命力,循环进入新的发展周期成长至今的。我们与其简单的赞叹成长的迅速,不如深入的去了解那红色年代,那样才知祖国不易。老师也解释了发展过程中一些必然现象,好比专利申请数,这个代表创新和希望的数据的迅速的上升,带来了一系列专利低层次化,数量重于质量的问题,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病态现象,而是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早期美国的专利申请也出现过冗杂无意义的时期,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些现象,以小见大,我国的发展历程也不难理解了。


北京理工大学

马敬杰同学:使我印象深刻的,一是胡教授对中国共产党的坚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的期盼。那种崇高的信仰在他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没有花哨的语言,只有平实的叙述,胡教授构建了一个未来中国发展的蓝图,让年轻人看到便跃跃欲试,想把青春和踏实都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二是对数据剥茧抽丝般的剖析。这也是体现教授专业素养的一面。那么多复杂的数据,背后蕴含的意义何其宏大。老师尽可能用简略的语言说明它们的意思,连我这个对数据有本能排斥的人都听得兴致盎然。

三是对一些非常宏观话语的具体解析。可能中国梦,现代化,先富和共同富裕,三大战役在我们看来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宏大但是不知其具体意义。老师以具体指标来阐述这些话题,亲切又生动。仿佛那些已经不是国家领导人对这么大的中国提出来的使命,而是我们每一个学子都能为之奉献的小事。


许婉萍同学:今天听了胡鞍钢教授《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主题讲座,对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共命运的涵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充满血与泪的苦难辉煌历史,一直围绕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这两大主题。从新中国的成立到复兴之路的奋斗,中国共产党一直引领人民前进。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正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存亡之际挺深而出,发动全国人民共同抗日,一致对外,让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免于灭亡的命运。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领导人民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致力于将中国建设为一个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复兴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中国梦,是期待国家能够自豪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梦。

目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正在一步步探索并走出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胡教授通过大量的数据、事实、理论来论证中国道路的优越性,在中外对比和古今对比后,肯定了目前成绩,并总结出以后努力的方向,这也为在场同学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中国人民大学

杨博涵同学:我们都生活在中国这样一个稳定和谐而又欣欣向荣的大环境中,长期的宁静与幸福使我们难以明显地发现中国一直以来生生不息的进步与改变,却更经常看到她的不足之处,错误地产生了许多悲观之情。作为一名理工科背景的经济学家,胡鞍钢教授用大量详实的数据雄辩地证明了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巨大飞跃,使我们深受震撼。胡鞍钢教授指出,不同于其他国家,中国是先衰落、后崛起,或者说是先衰落而后重新崛起,中国的崛起是重新崛起。

而一个国家能否繁荣强盛,核心就在于她能否创新,而不僵化、不停滞;能否持续的创新,而不中断、不夭折;能否比他的竞争国家更具竞争力,而不骄傲、不落伍。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迅速发展、迅速崛起、迅速强大的根本动因。毛泽东曾经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当我们所有大学生一起创新起来,当十几亿中国人一起创新起来,就必将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戴子航同学:胡鞍钢教授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系统且深刻地进行了介绍与论述。首先,他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四大历史使命,并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道路的紧密关系。接着,他引用了大量的数据,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国家发展的生命周期,让我们对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然后,介绍了中国梦的战略构想,并阐述了中国的现代化的目标与步骤。最后,胡教授客观地与我们探讨了当前中国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富有远近又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听完胡教授的讲座,我大体地了解了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数据的对比,我清晰地看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发生的巨大的进步。通过四个现代化,到三步走战略,再到两个一百年及伟大复兴,中国逐步摆脱了最初的积贫积弱的局面,朝着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绿色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进。正如胡教授所说的,历史已经证明了,尽管康有为的《大同书》以及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对中国的发展有过很好的构想,但都是难以实现的。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真正符合国情,真正促使中国重新崛起。如此看来,我们显然应该具有高度的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更应该毫不动摇地去走属于我们的中国道路。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正如胡教授向我们讲述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不断解决问题,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最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强大中国,就没有现代化中国,就没有伟大复兴。


北京联合大学

吕君同学:胡鞍钢教授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背景及战略路径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得出了“中国之路”优于“西方之路”的结论,使我们更加坚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深刻地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这个命题的真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了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有效应对了国内外一系列重大挑战,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均上大台阶。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体系的重大创新,它是习近平思想之魂,也是党的治国理政思想之魂,它丰富又超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为全人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思想”。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之路。党中央所取得的一系列治国理政成就、完成的一系列思想理论创新,正在验证毛泽东、邓小平关于中国崛起的预言。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才有今天的奇迹。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扎根于深厚的中华优秀文化,立足中国实践,从实际出发来研究问题,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张文军同学:听完胡教授的讲座,让我了解更多国家的政治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使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胡教授与一系列的数据让我们更能清晰直观的了解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他还讲到了党的十七大为我们描绘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宏伟蓝图,到那时,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使我们国家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齐新超同学:胡鞍钢教授深入解读了实现中国道路,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使我们对中国现阶段的国情,中国未来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个词的分析。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现代化的,也就是说一切发达国家具有的现代化元素中国都应该具有;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的,我们的一切发展都不能越过社会主义的界限,最终的目的也不能脱离共同富裕,甚至是共同发达的目标;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特色的,中国特色代表着中国的文化,是一种符号、标志,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与众不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单靠以上三点已经不能完全解释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既要谋求发展,又要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已经成为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绿色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准备期、快速发展期、强盛期和衰退期。胡教授指出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这个阶段至少要持续到2020年, 2020年后中国将进入强盛期。而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基于中国近些年的GDP、现代化因素、发明专利申请量、人类发展指数等大数据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对比,尤其是与美国的比较。现阶段,中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到2020年,一个没有贫困的全面小康的中国将展现给全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优越性也将全面的展现出来。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国即将进入强盛期并不意味着中国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数据的比较是总量上的比较,而不是人均水平上的比较,数量上的优势也不代表质量上的优势。想要实现现代化,想把中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国家,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我们也不需要灰心。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已经向我们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发展和崛起的必然选择。


赵囡玉同学:“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当毛主席讲到这句话时,就已经告诉我们中国一定要走人间正道,一定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胡教授用大量的数据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从建国到现在的飞速发展,更告诫我们:一个国家的发展与否,就看这个国家是否在不断地创新。

进入21世纪之际,人类迎来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科技创新已成为各国抢占下一个世纪经济制高点的战略核心。这是一个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环顾当今世界,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技术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居主导地位。世界潮流,不可阻挡。有远见的国家都感到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纷纷制定相应的战略对策。

新中国的历史更证明,创新是一个国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动力。但是,从总体上讲,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一些领域我们的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要落后二三十年。如果我们亦步亦趋地跟在发达国家后面发展,那么我们将永远难以摆脱落后的状况。我们能否顺应世界潮流,抓住科技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关系着我国在新世纪的国际地位,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荣辱,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王鹏钰同学:“名家领读经典”第九讲在北京理工大学进行,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以《中国道路: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题,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背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路径等几个方面展开深入的论证和解析,最终得出了“中国之路”优于“西方之路”的结论。胡教授的讲授深入浅出,用了很多数据为我们展现历史的发展与进程,入木三分,真知灼见,让我们对国家道路、中国共产党以及民族复兴大业有了新的认识与理解,可谓受益匪浅。

胡教授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出发,认识国家发展历程并横向对比国内外情况,展望中国发展未来,深刻阐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势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从经济现代化到人的现代化,从局部现代化到全面现代化,我们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一直在不懈努力着,GDP、人均GDP、发电量、人口预期寿命、平均受教育年限、HDI、创新指数等等大量的数据证明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极端贫困、环境污染、创新能力等问题,当然这也不仅仅是我们一个国家面对的,是世界上很多国家共同面对的。

在国家发展生命周期中,一个核心问题在于一个国家能否创新,而不僵化,不停滞;能否持续的创新,而不中断、不夭折;能否比他的竞争国家更具创新力,而不骄傲,不落伍。说到创新,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从认识到熟悉再到不断创新,才有了历史慢慢进化的今天。创新是一个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重要源泉,如今我国也不断在重视创新的重要性,要打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新发展阶段。只有不断创新,国家现代化才有可能不断推进,民族复兴大业才可能实现。


史俊云同学:关于什么是中国道路,1949年毛主席就提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习总书记也提出中华民族的今天正是“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其四大历史使命是:第一,全面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强国目标的历史使命;第二,开辟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绿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使命;第三,实现祖国统一和全面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使命;第四,维护世界和平与建设和谐世界,为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使命。这四大历史使命也决定了我国的历史发展道路。

通过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理论分析来探索中国的道路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发展生命周期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一个国家能否创新,而不僵化、不停滞。一个国家衰败的根源就在于不能创新,压抑创新。而不断创新是一个国家迅速发展、迅速崛起、迅速强大的根本动因。经过分析可以看到2020年之后,中国将进入强盛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强大综合国力的现代社会主义强国。

中国之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优于西方之路;当我们国家十几亿同胞一同创新的时候,中国将进入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亿众创富时代,将进入为世界贡献的时代。中国特色主义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不断创造人间奇迹的历史,同时在走中国道路时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强大中国、现代化中国和伟大复兴。


课程总结:

本次课程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式做出了系统而完备的分析,让同学们对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方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道路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同时也加强同学们了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让同学们获益匪浅。

内容来源:微信公众号“V思想”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