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疗改革,这是大学生最新的心声

发布时间: 2017年07月24日 来源:人民网-公开课频道

5月4日,“名家领读经典”市级思政课第八讲《深化医疗改革,建设健康中国》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里校区开讲。

本次讲座恰逢“五·四”青年节,在这个意味着历史变革和创新的节日,对时代精神的领悟和历史责任的思考尤为契合节日主题。本次课程由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主讲,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梅红主持。王梅红老师结合习总书记考察中国政法大学的讲话,倡导同学们要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圆的理想信念,勇担责任,为实现祖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长进步。


课程内容:

从国家医疗制度的历史沿革,对中国与西方医疗制度进行对比,强调了全民健康的重要性。指出在各国医疗改革中突出医疗本身的公益性质是改革重中之重,社会主义制度在体现医疗、健康和国家发展等方面具有独到优势。

李玲教授认为,健康并非简单的指身体的机能水平,社会福利因素也不容忽视。作为当代大学生,要认识到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健康中国是国家整体性的发展趋势和人民的必然需求,而医改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长期手段。从国际、历史等多维度视角看待我国的健康政策变迁历程,当今医改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医疗机构的公益性与其创收体制之间的矛盾,且从中衍生的医患关系“信任危机”这一社会问题也显现了深化医改的必然性和公益性需求。

李教授通过让同学们对中外医改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进行思考,理解北京市当前正在进行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来了解深化医改的未来趋势和公益需求。最后,李玲教授以“智能化医疗改革”山东省平阴县的医改实例作为开放式结尾,希望同学们对未来的医改可能性进行多元化思考,认知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拥有的“中国梦,健康梦”的时代与历史责任。


听课体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冯坤:5.4,在这个属于我们的青年节,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聆听了北京大学李玲教授有关《健康中国与深化医改》的讲座,听完对健康中国的概念和医药改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习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中国2030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这些都体现出我党对于人民健康卫生条件的重视程度。

的确,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国的赤脚医生遍布各地,也凸显出我国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之多。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公平正义美好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健康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要素,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民族复兴的不竭动力。

针对中国医疗存在的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中国的医改之路在何方?由政府包办,“大锅饭”机制必然导致效率低下,其它行业都是如此,医疗行业也绝不会例外;用一般的市场措施来应对特殊的医疗市场,在由“别人‘埋单’”和“第三方付费”机制的作用下,势必导致市场失灵,其结果也不会理想;只有通过“让‘点菜’者自己‘埋单’”的特殊措施,才能让医疗这一特殊市场的经济规律回归正常,才能让中国的医疗行业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为一体,与它行业一道,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而不是再走计划经济的回头路),通过公平竞争实行优胜劣汰,医药卫生事业才能健康、快速发展,中国13亿人民才能真正看病不贵不难。

深化医疗改革,建设健康中国,提高国民素质,我们,在路上。


杨波:医疗改革尤其是公立医院改革是深化国家医疗改革的重要枢纽部分,怎样使公立医院攻破医疗改革的症结问题,促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不但是政府管理部门需要应对的重要课题,也是医疗机构治理层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我国从建国以来,担负着全国健康卫生服务的一直是公立医院,其不但是医疗卫生部门的重要组成之一,同时也承担着人民群众的基础医疗和疾病救治的责任及义务,因此公立医院在整个医疗服务过程中质量的优劣,会导致国家医疗改革是否顺利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医疗市场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当前,医学模式已从过去单纯向患者诊疗疾病逐渐向全面的综合性较强的诊疗方式发展,如医生不但要临床诊断患者病因,还应从患者的职业、工作情况、心理压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性了解,找准其病因的内因和外因,因此,全国各家公立医院有必要将原先以“诊治疾病”为主的工作重心,转向以患者“身心”为主的人性化医疗服务,公立医院将真正成为一个“患者至上”,主动提供人性化医疗服务的机构。

然而,占有传统优势地位的公立医院在做好服务工作方面却不尽人意,普遍存在患者在医疗服务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定性思维,对患者人文关怀欠缺、人性化服务不尽人意,如陈旧繁杂的就医流程导致“三长一短”现象的出现、“看病难、看病烦” 的问题屡见媒体报道,等等,这些矛盾如不加以解决,公立医院积累的历史优势必将消耗殆尽,医患关系将更加不和谐。如何在医疗服务流程中体现出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人性化,如何寻找突破口发挥公立医院自身优势,如何保持公立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公立医院亟需解决的重点难题。

笔者认为,在这个过程中,公立医院必须要回归其公益性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当前医改的问题。


北京理工大学

郝易炟:医疗是人类社会绕不开的永恒话题。李教授在讲座中,用丰富的阅历和渊博的知识震撼了我们,坚定了我们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通过李教授的分析,“健康是一种国家财富”的观念深深在我们内心扎根。无论是美国经济学家Fisher估计美国的健康资本存量;还是新中国30年将人口预期寿命增加一倍助力经济腾飞,都揭示了我们当下建设健康中国的努力多么富有远见卓识。

然而,近些年过分追求GDP的地方政府考核标准及对医院创收的要求则伤害到了医院的公益性质。国际上,日本早在上个世纪就立法禁止医院盈利。中国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当下却没有在医疗领域体现出优势,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医疗改革亟待深入。

我觉得,中国人口众多,需求量大,正是医疗改革的优势、潜力所在。我们应该在西方的医疗制度中寻找精华,比如英国NHS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对优质药品的统一采购、成本控制,美国将政府保障、商业保险与民众健康服务挂钩的实践,这些都可能是我们医疗改革可能的突破点。除此之外,北京市与福建三明市医改试点也是有益的样本。

我意识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应着重强调资源分配的平均与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调动整个行业的积极性,发挥“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我相信,通过精准的顶层设计与全社会共同努力,我们的医疗体系和全民健康保障机制必将在未来为世界贡献出中国方案。


裴振:有幸在北京中医药大学听到李玲教授关于医疗改革的讲座,受益良多,在这里谈一下自己的思考。

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社会医疗就成为了必然的趋势,如何把社会公共医疗做好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宏观来说,有两种方法:市场手段、非市场手段或者说国家手段。近代以来,用市场手段来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已经成为一种基本方法,在西方甚至成为一种信仰。就医疗改革来说,引入市场手段最主要就是引入保险机制。但是,透过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医疗改革,不难发现,保险机制和医疗的结合,给市场失灵提供了绝佳的土壤。其中,导致失效的环节颇多,医生成为最关键一环。同时作为供给方和需求方,多检查,多开药,过度医疗成为医生创收的基本手段。同时,在整个医疗体系中,作为追求利益的主体,保险公司会想尽办法从中获利。这些都成为导致公共医疗失败的关键因素,也成为阻挠医疗改革的绕不开的绊脚石。这一点,从美国医改的闹剧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在近70年的建设进程中,我们在医疗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从赤脚医生开始,政府在社会医疗方面一直起着重要作用,而今,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医疗改革方面也显出了巨大的制度优势。我们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给世界的财富。所以,这个时代给我们的任务,就是开拓完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并且将之提炼成理论,为世界发展通过借鉴。


北京中医药大学

兰馨慧:中国的健康之路经历了太多的曲折,甚至在还出现过衰微。而李玲教授在课堂上讲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经济发展并不意味着健康的发展,甚至可能损害。”但是没有全民健康却是一个国家长久发展的基础,可以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民小康。而医改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正体现于此。

但是对于现今的发展现状,新中国成立后30年医药发展较好,后又衰微,非典后,中国又一次重新重视医疗使得中国的预期寿命增加。这样的历史对于医疗发展的现状并没有帮助。正确的医疗应该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但中国的医疗从致病到保健康这样的思想转变经历了太多的曲折,可以说至今为止成效不高,无法解决的医院创收问题和医疗保险滥用使得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难以解决,又如何可以顺利地改变医疗问题。

就如同美国的医疗改革,多任总统的努力任然收效甚微,所以,医改的道路仍旧任重道远,需要我们的努力。


李磊:这些年,“医改”一直是一个很热的词,老百姓在说,政府领导人在说,中国在说,美国在说,世界在说。医改之路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更多的是一条健康之路,既是中华国民的健康,也是中国未来的健康持续发展之路。

在过去,我们取得的丰硕的成绩,快速发展的GDP让中国走到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赢得了“世界工厂”的称号。但是,时光终是荏苒,我们开始受到老龄化的困扰,人口红利也快要过去了,是时候该为我们的健康投资了!在过去的2016年,我们统计出了巨大的国民门诊医疗量,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病……太多太多的疾病在困扰着我们。都在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用什么来保障科技转化成生产力?唯有过敏的健康,有了健健康康的国民,才有中华民族健健康康的未来,曾经那个饱受欺辱的东亚病夫,就让它永远的过去吧!

健康中国,中国模式的医改要为世界提供一条方案!为中国的健康道路加油,中国梦,健康梦,我的梦!


中国戏曲学院

季鑫:古语有云:“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罢了。”改革一直都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关键词之一,在如今这样一个全民中国梦的时代,对于国民来说,身体的健康无疑是最为重要的要素,因此中国的医改政策也就显得势在必行。

医改就是为了实现百姓健康,人民幸福的伟大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我国政府也给予了极大的财政支持和人力支持。虽然新医改仍然面临很多困难,但是我们应该有长远的打算,为实现健康中国的伟大目标而努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铺下基石。

在此前,中国的医改经历了许多的阶段,但是过去的医改往往讲究概念先行,实际上却收效甚微,这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争议。因此这也促使了新一轮医改的产生,而伴随着新一轮的医改,从短期来看确实会损害我们部分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却可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长久收益,绝对是利大于弊的举措。随着新时代的来临,我们要找出适合我们中国自身,适合我们发展趋势的医疗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建设更为美好合理的医疗制度。


李国辉:通过这次李玲教授的以“深化医疗改革,建设健康中国”为题的讲授,我了解到一些庞大的数据让我吃惊,回想一下发生在身边的改变再结合李玲教授说的,国家在医改方面真的下了很大的工作,深感医疗改革者的艰辛。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对地区官员的考察主要是看GDP方面,所以地方官员不太重视医疗方面的事,把重点放在招商引资、GDP上面。只看眼前利益没有顾及到长远发展,所以医疗方面的工作开展起来很难,但是总体国家支持深化医疗改革这些年的医疗改革做出来很大的成果。现在每个人都有医疗卡、医保卡等等的一些医疗保障。我国的人均寿命总体提高了一番,话说提高人均寿命有什么好的李玲教授道出了原由,举例子说“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出来一定的社会价值,如果他只活到40岁那么他创造的社会价值只有20年那如果他活到70岁呢?这样健健康康的多加了30年这个人的整体创造的GDP整整增加了一番”。每个人健健康康的少生点病,这样GDP慢慢就会循环好的增加、这样长远发展会有好的基础,健康才是一切的源头,没有好的医疗健康从何而来。深化医疗改革,建设健康中国应该继续深化下去,我相信这个仅仅是个开始。


中国信息科技大学

赵英然:今天在中医药大学听北京大学李玲老师的讲座,老师用数据说话,用有趣的故事让了我懂得了关于健康中国与深化医改的相关内容。

说实话,以前我经常听着改革这个词,对于在企业上,在教育上,在公共基础设施上改革的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在医疗领域的改革,我只是听说过有这么一回事,医改的具体内容,是如何实施的,实施的情况如何我一点也不知道。

现在我知道了医疗改革的背后是国家治理能力的体现,只有改变医院的“创收”机制,医疗改革才能彻底进行。

中国在医疗改革上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不是句空话套话。可以对比美国来看,由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同,中国的中央机关可以顺利的向地方发布通知,要求地方进行改革,但是美国的联邦制中,地方是可以否定中央的法令的。这不同的制度就导致了医改进行的不同情况。所以,现在我对中国的医改非常有信心,对于中国的道路也非常自信。

而且,以前我经常忽视健康问题,经过老师的讲座,我知道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有病是不健康的,但是健康不是没有病,还要看身体的综合素质。作为一个在校大学生,说来惭愧,我经常熬夜,每天的睡眠晚睡晚起,并且缺乏锻炼,以后我一定要好好的锻炼身体,保证自己有一个好的体魄,因为现今的人力资本不仅仅是指人的智力,还包括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胡颖:有幸聆听了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玲教授的“深化医疗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讲座。可以亲自领略高知“女博士”谦和广博的风度。

内容共分为两部分,从“健康中国”引申到深化中国医疗体制改革。201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的重大举措。保障健康是提高国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国家得以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我国在国民健康问题上有着良好基础,因此缓解医患关系,建立医患信任就格外重要。建立医患信任的重点是消除医生恶意从患者身上谋利做到针对性治疗,从而患者信任医生。而在医疗体系中引入社会资本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反而会让医患关系紧张问题愈演愈烈。因而,改革医疗体系迫在眉睫,是考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时刻。资本主义国家积极推进福利国家建设,建立公费医疗制度给了我们很好的借鉴。深化医疗体系改革在福建三明得到很好的落地实施和效果,还没有在全国推广开来。

我们在公费医疗的路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虽然改革之风已经吹遍全国各地,如何克服财政与公费医疗矛盾,如何解决农村医疗资源缺乏等等很多问题还有待商榷和解决。但是医疗改革一直在路上,一定会有一天实现真正的“健康中国”。


北京联合大学

陈宝峰:听了李玲教授的讲座,我是第一次对人的健康和健康中国有了深刻体会。健康是每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基本前提和最重要的保证。同美国相比,我们国家用较短的时间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也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升,使我们青年大学生看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看到了人民群众更加安居乐业、和谐发展的光明前景,使我们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中医药事业。“中国式医改”诠释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诠释着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医改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新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莫清宇:很荣幸在中医药最高学府即北京中医药大学听取了北京大学李玲教授的健康中国课,极大地开拓了我对祖国中医药事业的认识视野,没想到医疗改革能对国家产生如此强大影响,尤其是李玲老师提到美国医疗问题,其医疗费用就占了美国财政支出的20%,所以特朗普总统上台就提出新医改法案,如今也是重重受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于美国制度及其管理机制。美国是联邦制,全国形成不了统一的意见,就算通过了特朗普新医改政策,但是各个州及其下属行政单位仍可以不执行,这就是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弊端在人民群众医疗事业方面的体现。但在我们国家,在共产党正确领导下,一切政策方针都是经过科学研判而制定的,在党的领导下执行更是统一的、有效率的,能发挥出集中力量办大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一点美国是做不到的。还记得入党誓词中有“履行党的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就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具有钢的意志、铁的纪律,具有团结一心集中干大事的优势。建党以来我们党已创造出很多让世界不得不服的奇迹。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创造属于新时代的新奇迹,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提供中国方案。

内容来源:微信公众号“V思想”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