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文章,了解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解决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


《中国民生60年》:1950年银元之战与米棉之战
        建国初期,我国在财政经济方面遇到了严重的困难。一是国家财政入不敷出,出现巨额赤字。二是出现了通货膨胀,物价飞涨的局面。物价飞涨使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混乱和动荡的局面,人心波动。这是我们党从推翻国民党政府到掌握全国政权过程中所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一次考验。
        帝国主义者预言中国人民不向他们乞讨将无法活下去。资产阶级讥笑“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一些不法资本家还试图在经济上和我们较量。我们的朋友中也有人对我们的治国能力表示怀疑,说“共产党打天下容易,治天下难。”显然,在这种形势下,能否迅速消灭财政赤字,稳定物价,关系到解放后全国大局的稳定、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以及恢复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在严峻的形势下,中共必须果断地采取坚定而有效的措施来克服财政经济的困难,以向世人表明:我们有能力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也有能力领导人民治国安邦。
        稳定金融物价的斗争,主要是同民族资产阶级中的投机资本家的较量。当时作为投机市场领导力量的官僚资本已经被我们没收,但大批的私人投机资本还继续存在,成为破坏国民经济的主要因素。它们趁着国家财政经济还有暂时困难和社会主义经济力量还不十分强大的机会,凭借着在市场上占有的经济优势,扰乱金融物价,疯狂地追逐暴利,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发动了猖狂的进攻。
        无产阶级要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就必须狠狠打击破坏性最强的投机资本。在这场斗争中,我们没有采取简单没收的做法,而是按照经济工作的特点,采取了行政手段和经济措施相结合,并以经济措施为主的方针,把政治手段和经济措施巧妙地结合起来。

首先,打击金融投机资本。

在旧中国,由于通货贬值,物价飞涨,投机倒把就成为官僚资产阶级追逐暴利、掠夺财富的主要办法。币制的不稳,使黄金银元外币充斥市场,于是滋生了一批专门从事金银买卖的投机分子。他们以银行钱庄为据点,专门以倒卖金银为业,兴风作浪,扰乱市场,常常成为物价波动的先导。解放后,他们不顾人民政府的警告,利用国家物资短缺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继续进行金银投机活动,使金银黑市价一日三涨。这种资产阶级的金融投机主要在大城市,特别是在上海。从上海解放到6月9日,短短的13天中,黄金上涨2.11倍,银元上涨1.98倍,物价随之上涨2.7倍以上。买卖活动中也大都使用金条银元,使人民币的通货地位和信誉受到严重的冲击。对此,各阶层的人民表示极大的愤慨。

为了打击金融投机活动,稳定市场,各地党政部门一方面发动广大工人、学生开展宣传活动,揭露金融投机的危害性和投机破坏分子的阴谋,另一方面严令禁止金银的流通使用和私自买卖,由中国人民银行挂牌收兑。对非法的金银投机活动和机构,则严加取缔。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广大群众的要求与支持下,经党中央批准,派公安部队包围并占领了金银外币投机的大本营——上海证券交易所,逮捕并法办了操纵市场、破坏金融的首要投机奸商238人。其他各地也先后逮捕处理了一批投机分子。经过这一打击,金银投机活动基本被制止了,市场得到了初步的稳定。

其次,打击不法资本家对粮食、纱布等重要商品的投机。

“银元之战”败后,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并没有受到重大打击,还不服气。那时,物价不稳定,粮食和纱布往往代替货币充当筹码,成为囤积的对象。于是投机资本家又把眼光转到粮食和纱布上,他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捣乱市场,先后掀起了四次全国性的物价大涨风,其气焰极为嚣张。为了反击投机资本家的猖狂进攻,在陈云的亲自主持下,部署了全国性的统一反击行动。陈云起草的中财委给各地党委的指示强调指出:应在这次行动中给投机资本家以“教训”。

这次反击的特点,主要是运用经济措施,依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力量,挫败投机资本。做法是:调集大量商品,选择有利时机,集中抛售,平抑物价,打击投机。陈云认为,国家掌握足够数量的粮食和纱布,是稳定市场、控制物价不可缺少的手段。他提出掌握粮食以稳住城市,掌握棉纱以稳住农村,从而遏制投机资本家乘机兴风作浪的方针。当时,随着革命战争的胜利,我们建立起了强大的国营经济,并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商业机构,控制着大份额的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为我们战胜投机资本,控制市场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党和政府充分利用和发挥了这一优势,给投机资本以毁灭性的打击,有效地平息了他们掀起的涨价风。如1949年11月,当投机资本家掀起涨价风,活动异常猖狂之时,人民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调集粮食、棉纱和其他主要物资,经周密准备,按照中央统一部署,于11月25日在全国各大城市统一行动,按国营牌价大量抛售,到26日就使物价下降,稳住了市场。投机资本家不得不把抢购囤积的商品吐出来,赔本出售。这次行动给投机资本以毁灭性的打击,有相当一批投机资本家破产,显示了共产党搞经济工作的能力。上海工商界人士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米锦之战)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

再次,严格市场管理和加强金融管理。

运用行政力量加强市场管理和金融管理,是打击投机倒把活动,控制和稳定市场不可缺少的措施。在陈云和中财委的具体指导下,将足以带动市场物价的主要物资置于政府的指导与监督之下,集中进行交易;政府对交易市场实行整顿,建立管理机构,审查交易员,实行凭证入场制度,场内一律现金交易,禁止买空卖空和场内转帐;保护国营商业的牌价不受私商破坏,成为市场上的领导价格,对没有牌价的商品则采取议价、核价制度;对投机倒把扰乱市场者,严加处理。同时国家加强金融管理,收紧银根;征收税款,收缴公债款,要求资本家按时发工资而不准关厂;公家的钱只能存放国家银行,不得向私营银行和私营企业贷款。由于采取了这样的措施,对取缔和限制投机活动,控制物价涨风,起了重要作用。

除此之外,人民政府还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健全税收机关和加强税收工作,开展折实存款,回笼货币,以紧缩通货,稳定物价。陈云在1949年12月2日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作了《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报告,并具体起草了《公债和钞票的发行计划》。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陈云的精心指导下,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这期间虽发生了四次物价涨风,但政府始终掌握着主动权,每次都能在较短时间内加以平息,把物价波动限制在一定幅度之内,避免了恶性通货膨胀。进入1950年3月后,全国市场就完全稳住了。这样,在建国后仅仅半年时间内,就克服重重困难,把物价稳住,把市场控制住,树立起国营经济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打击投机资本、控制市场、稳定物价的几番斗争,我们都取得了胜利。但这仍旧是暂时的,还不能从根本上防止物价的波动。因为当时的财政经济没有统一起来,收支脱节,中央财政缺乏坚实的基础,随时有出问题的可能。
        同时,还有一个严重的情况是收支脱节。公粮和税收等收入大多由地方人民政府掌握和管理,自己可以先用,中央拿不到,而支出则大部分由中央人民政府负责。收在下面支在上面,中央统一调度困难重重。
        因此,要从根本上制止通货膨胀,稳定物价,就必须统一全国财政经济管理,平衡收支。
        1950年3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由陈云亲自起草的《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同日,中共中央向各级党委发出《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通知》。尔后,政务院陆续发布了《关于统一管理一九五○年度财政收支的决定》、《关于全国仓库物资清理调配的决定》、《关于国家公粮收支、保管、调拨的决定》、《关于全国国营贸易实施办法的决定》、《关于实行国家机关的现金管理决定》等一系列重要决定和法令。它们奠定了我国以集中统一为基础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的雏形。
        上述各项决定和法令的基本精神也就是节约支出,增加收入,统一管理,缩小赤字,以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斗争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这一胜利,迅速改变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力量对比,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的领导权,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以后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同时从经济上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高度评价这一胜利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战线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从此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代自抗战以来连续十二年使人民深受其苦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的局面,也结束了旧中国几十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局面,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胜利,使国内外那些怀疑共产党能否搞好经济的人们也不能不表示赞佩、叹为“奇迹”,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是无敌的,在政治上是坚强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
文章来源:《中国民生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