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启发式、创新性教学研究及实践

158 人参与
开课时间: -
当前课程已结束 距离课程开始还有 加入课程 课程进行至第 周,共
人参与
开课院校 文华教师发展中心
建议学习时长 2 课时
学科分类 教育学/教研与管理
适用专业 所有
  • 第二章 主要内容
    1. 1.十大启发式教学法 去体验
    2. 2.创新型教学
    3. 3.全方位应用现代教学媒体
  • 第三章 效果与应用推广情况
    1. 效果与应用推广情况
  • 第四章 成果创新点
    1. 成果创新点
  • PPT与讲义
    1. 1.课程PPT
    2. 2.课程讲义

作者结合 《 通信电子电路 》 和 《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 两门课的教学改革,对“启发式和创新性教学”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作者在几十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归纳提出十大启发式教学法。并以 《 通信电子电路 》 和 《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 这两门课为例进行说明。并提出了四步讨论法:要认真选择和推敲讨论题目,着重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并根据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常用的知识来设计问题。注意理论性、启发性、综合性、创造性的结合。准务,让学生在事先有准备的条件下进行讨论。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总结,肯定正确意见,表扬有创造性的见解,指出错误的论点及模糊的地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 ,又使同学在思维方法上有所收获。课堂讨论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参与中掌握内容,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关联式启发,将相关相近的知识安排在一起,并行关联分析讲解, 便于比对领会。思考性启发,特别对课程重点和难点,讲思路,提出思考题。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回顾式启发,可通过提问、讨论或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复习前一次的内容,使内容有连贯性,听课有主动性。还可运用总结式启发,多媒体教学启发。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效果是突出的,全面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作者对创新性教学从三个方而进行了概述。新颖的讲课方法,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重视基础知识与经典理论的讲解,又注重学科前言知识与新兴技术的介绍。例如针对 《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 课程特点,对新技术结合取得的科研成果和相关科研课题采用专题讲座的方式。加张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的提高,围绕课程,结合科研、生产实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了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的好经验,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这门课中采用了设计性开放性实验。实验内容为自选题 --可结合课堂内容,也可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题制作,语言不限。自选题用 vB , JAVA , Flash 等语言和工具,进行实践制作。

考试方法改革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 《 通信电子电路 》 课程采取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在 《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 这门课程的考试则是采用设计试验 ( 30 % ) ,开放式学习( 30 % )及笔试( 40 % )相结合的方式。秉承“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坚持教书育人与课堂教学相融合出版自编有特色教材。例如 《 通信电子电路 》 立体化教材(包括主教材、教学参考书、实验指一导、电子教案等) ,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5 年-2006 年陆续出版后,有北京科技大学、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 100 多所学校使用本教材。 2012-2013 年又再版。

最后作者对其成果的创新点和学术影响进行了阐述。

1.指导思想

2.主要内容

2.1十大启发式教学法

2.2创新性教学

2.3全方位应用现代教育媒体,建立了涵盖教学各个环节的课程教学网站

 

3.效果与应用推广情况四、成果创新点

课程团队

于洪珍

北京矿业学院

于洪珍

北京矿业学院

于洪珍, 1938 年1月生于上海。中共党员,教授,博导,是首届全国高校百名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国矿业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带头人之一。国家特色专业(信息工程)建设点负责人之一,信息工程系首席教授。 1960 年 7 月从北京矿业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现任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徐州市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等。 于洪珍在 1952 年的从教生涯中,秉承“教书育人”的教学理念,以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能力的提高为中心,潜心研究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长期坚持在教学和科研一线,先后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了“通信电子电路”、“信息融合”、“数据压缩”等 20 门课程, 1989 年还为坦桑尼亚留学生用英文讲授“高频电路”课程。指导的博士生 13 名、硕士生 16 名都取得学位、指导的博士后有 2 名已出站。 于洪珍治学严谨。根据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提出了对比式、联想式、讨论式等一套启发式、创新性教学方法,为创新教育开展与实施做出了贡献。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基础知识与经典理论,又注重学科前沿知识与新兴技术。 围绕课程,结合科研、生产实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形成了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毕业设计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的好经验,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国内同行专家的好评。 2004 年以来,于洪珍主持的 5 个教学研究项目有两项获国家级奖,有三项获江苏省一等奖。其中主持和主讲的 《 通信电子电路 》 课程 2005 年 1 月被评为 2004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主持的“启发式、创新性教学研究及其在电类专业中的实践” 2005 年 7 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于洪珍主编的 《 通信电子电路 》 立休化教材 2007 年 6 月获江苏省精品教材。代表性教材有 《 通信电子电路 》 、 《 名师大课堂 》 等 10 部。共发表教研沦文 30 篇。 于洪珍不仅在本科基础教学方面教学成果显著,还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主动对青年教师进行本科教学的传、帮、带,在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建设中做出重要贡献。她毫无保留地将她几十年来的教学经验传授给中青年教师,以白己的切身体会,指导青年教师如何讲好一堂课,鼓励他们积极投身教育改革。通过言传身教、悉心指导,使许多青年人走上了骨干教师或主讲教师的岗位。 于洪珍长期坚持教学研究与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曾先后主持过 12 个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5 项获省、部级二等奖, 5 项获省、部级三等奖, 2 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发表学术论文 71 篇,代表性学术著作有 3 部,其中: 《 监测监控信息融合技术 》 2010 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 2011年 1 月已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1992 、 1994 、 1997 、 2001 年于洪珍先后到英国、德国、捷克、波兰等国访问及进行学术交流。于洪珍的教学成就也得到了国外专家的认可, 1997 年获得国际组织 IBC 颁发的 20 世纪教育杰出成就奖以及计算机控制杰出成就奖。 于洪珍 1990 年被评为徐州市劳动模范,全国煤炭系统优秀教师, 1991 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1992 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8 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2003 年获首届全国高等院校百名教学名师奖。 1995 年 9 月 21 日 《 光明日报 》 以题为 《 敬业无涯--记全国优秀教师、中国矿大教授于洪珍 》 、 2006 年 9 月 17 日 《 中国教育报 》 以题为 《 爱的心灵超越三尺讲台--记国家教学名师、中国矿业大学博导、于洪珍教授》等31家媒体对于洪珍的先进事迹进行报导。

推荐课程 查看更多  

提示

您当前登录的不是学生账号!
请先退出后用学生账号登录。

退出当前账号
提示

抱歉!
本课程暂时不对外校学生开放。

去看看其他课程
提示

恭喜~您已经成功加入《启发式、创新性教学研究及实践》

开始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