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3,583 人参与
开课时间: -
当前课程已结束 距离课程开始还有 加入课程 课程进行至第 周,共
人参与
开课院校 文华教师发展中心
建议学习时长 2 课时
学科分类 教育学/教学理论/教研与管理
适用专业 所有
  • 第二章 瞄准目标促进效率提高
    1. 瞄准目标促进效率提高
  • 第三章 教学设计支持理性教学
    1. 1.教学设计支持理性教学(上)
    2. 2.教学设计支持理性教学(中)
    3. 3.教学设计支持理性教学(下)
  • 第四章 能力导向体现面向未来
    1. 能力导向体现面向未来
  • 第五章 研究型教学育创新能力
    1. 研究型教学育创新能力
  • PPT与讲义
    1. 1.课程PPT
    2. 2.课程讲义

   “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批的创新型人才。作为创新型人才,需要厚基础、善思维、常实践,而且是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理性实践。需要通过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学,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受到有效的实践训练。因而,课程是本科教育的主战场、主渠道。
    一、不断研究以求持续改进
    上好一门课,建设一门精品课程需要多年研究与实践的积累,真正做到常讲常新,这样才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科学、先进,符合普遍规律”。
要研究学科的根本问题、知识体系、问题空间、学科特点、学科形态、能力构成、知识取向、学科方法。完整的教育内容体系不仅仅有知识,还有学科方法学的内容和解决专业技能问题的技术层面的内容。
    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加上持续改进的机制构成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坡,通过教师的课程教学将学生培养成能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社会的反馈构成一个正反馈系统,保证教育持续改进。
    二、瞄准目标促进效率提高
    教师应该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上开展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活动,摆脱课程为本、教师为本、教材为本,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和对培养目标的忠实度。
    培养目标绝不是华丽的辞藻,也不是一句口号,要在毕业生身上达成。培养目标要受到培养要求的支持,任何一项培养要求的达成,都有相应的课程作保障。当然,培养要求等,必须满足国家的基木要求。
    瞄准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规划和开展教学活动。宏观上,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强调不同形态的东西。同样的理论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讲法不同。微观上,要着力体现能力导向教育。不妨把有此课程作为“思维体操”,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学着做,在课下通过学生不断地练习,最终使教学目标在学生身上得以达成。
    三、教学设计支持理性教学
    教学设计可以使得教学活动更理性。
    教学设计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主要特点、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学基本要求、知识与学时分配、深入到章节的讲授提示。需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理性选择,防止盲目,要努力做到六个体现。重视外延为内涵服务。
    重视实践教学的设计。实践教学要体现与理论结合的墓本要求,体现对课程与专业总目标实现的支持。
    四、能力异向体现面向未来
    能力导向的教育很好地体现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要求。从专业的角度讲,能力应该是能够“灵活地、探索性地、综合地运用知识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将一般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人为割裂开来,在专业教育中,同样能够并且需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交流、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和能力。
    要实现专业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厘清专业能力的构成。作为实现本科教育目标的主架道,能力培养要体现在包括基础课程教学在内的所有课程中。人类的研究实践的3大范型决定数学、物理或者化学、计算机类课程为理工科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他们承担着学生墓木思维能力、基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培养。
    五、研究型教学创新能力
    “学生在校时间的有限性与知识的无限性,教育的基础性与探索和创造的未来性”这两大矛后决定了教师引导的重要性。
    研究型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简单地描述为“教师在对问题的研究中教,学生在对未知的探索中学”,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方法,体验其精髓,在学习大师们的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引导学生到实验室中做一点研究实践。
    有效利用恰当的手段,去展现(包括适当的可视化)这些思想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我们需要瞄准专业培养目标建设高水平的课程,开展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实现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永恒的目标。

1.不断研究以求持续改进
2.瞄准目标促进效率提高
3.教学设计支持理性教学
4.能力导向体现面向未来
5.研究型教学育创新能力

课程团队

蒋宗礼

北京工业大学

蒋宗礼

北京工业大学

蒋宗礼,男,教授, 1956 年 10 月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 1978 年 3 月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学习, 1984 年 7 月毕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 1992 年始任哈工大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1996 年晋升教授,哈工大基础教学带头人。先后于 1989 年和 1997 年到美因和加拿人进修。 2001 年调入北工大。 国家级教学名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囚家精品课程“编译原理”、计算机软件基础课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主编的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第2版)》 为国家 2008 年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2 项,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十多项。早年曾获中国高校优秀青年学者、宝钢优秀教师、航大部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称号。 主要学术兼职: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备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筹备委员会 2012-2013 年度结沦审议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计算机类专业认证分委员会成员、教育部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计算机类国家级教学团队协作组发起人、全国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副主任。 主讲过编译原理、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人工神经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数学、高级操作系统、离散数学、a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木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倡导科学办专业、科学施教,以及研究型教学:强调可持续发展能力、专业基本能力、理论结合实际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从事网络计算、操作系统、人工神经网络和计算机学科教育教学等研究,主持 《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 》 、 《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 和 《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 》 的研制,有专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 》 ,主编 《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 、 《 编译原理 》 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和研究生教材 《 人工神经网络导论 》 等,发表了大量教学研究论文,是《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 2002 》 、 《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 》 、 《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规范 》 的主要作者之一,参加起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认证文件、计算机技术工程领域硕士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等。

推荐课程 查看更多  

提示

您当前登录的不是学生账号!
请先退出后用学生账号登录。

退出当前账号
提示

抱歉!
本课程暂时不对外校学生开放。

去看看其他课程
提示

恭喜~您已经成功加入《加强课程建设 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

开始学习